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中華智庫雜志
> 每期要聞
|
|
我國智庫建設的未來在哪里--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 |
|
我國智庫建設的未來在哪里--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
李君如
《人民政協報》2016-03-07期23版
隨著經濟的增長,近年來中國智庫的建設迎來了大發展,但也存在一些問題,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:
第一,在結構上有官重民輕的情況出現。我國的民間智庫能做到中國發展研究院這樣,能為中央層和地方政府提供智慧建議并被積極采納的,還是少數。民間智庫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?這是一個要好好研究的問題。
第二,智庫在相關問題層面聯系松散。沒有形成同社會各界有序合作的機制和動力。
第三,我國仍缺乏智庫的研究人才,尤其是對策研究方面的人才特別稀缺。同時在研究方法上論多辯少,與國際優秀智庫相比差距很大。比如,國際智庫往往在一個問題上會形成自己智庫的研究模型。我們現在智庫大多沒有建立自己的研究模型,都是簡單地做出一個調查結果,或幾句話、幾個觀點應付了事。
第四,缺少智庫多元動態的分析。對一個產業的調研分析,本身要有幾個變量,不只是幾個元素。同時變量還有多種組合,這樣就有多種可能性,就會有多種方案和多種結果。然而,在我們有些智庫研究中,有的會通過選一個課題,寫一份報告,證明所謂的觀點是對的,沒有多種可能性和實施條件的辯論。如何來寫對策報告也是一門大學問,就拿中央黨校的報告來說,往往會就一個問題做多種可能性分析。比如我們對某個產業或現象列出了24個問題,每一個問題都有3-5種可能性。所以我們要擅長證實,而不是證偽。
那么,我國智庫的未來在哪里?
我想從四個方面談中國智庫發展的前景及其努力方向。
第一,要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為方向,在社會主義協商當中把智庫發展起來。第二,建立智庫大會制度,建立智庫網絡。第三,培養智庫人才,尤其是培養能做對策研究的專門人才。第四,是打造一批中國知名智庫。
(作者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、中央黨校原副校長)

|
|
|
|